士兵上场作战的核心在于合理搭配兵种、掌握战场时机以及利用地形优势。步兵作为基础兵种,造价低廉且对建筑伤害较高,适合前期快速占领行政区和攻击敌方设施。摩托化步兵则拥有更广的视野和更快移速,但资源消耗较大,需根据战场需求选择。炮兵部队如反坦克炮和榴弹炮射程远但机动性差,需依赖前排单位提供视野和保护,否则难以发挥火力优势。
士兵的训练和升级直接影响作战效能。步兵可通过科技卡提升战斗力,例如M1式加兰德步枪步兵适合前期攻坚,而哈雷军用摩托车则在中后期提供更高机动性。炮兵单位需优先升级反坦克炮以应对装甲部队,榴弹炮则适合范围打击。需炮兵阵地无法建在森林内,且高射炮不受炮兵阵地加成,部署时需避免战术失误。侦察车在前期承担开视野任务,但后期应转为辅助角色,而非主力作战单位。
森林地形可提升步兵攻击力但降低移速,公路则能加速部队行进。士气系统影响部队整体表现,满士气提供攻防和移速加成,需通过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来维持。驻防策略能增强关键点防御,离线时仍可抵御进攻,但需根据敌方动向调整驻军配置。攻城战中,坦克应吸引炮塔仇恨,攻城车保持安全距离输出,避免被敌方炮塔锁定后损失惨重。
作战指挥需注重兵种克制和战术调整。火箭炮优先攻击敌方后排远程单位,但对装甲目标伤害较低,需配合反坦克部队使用。防御战应确保炮兵位于安全位置,遭遇战则需快速歼灭敌方有生力量。空军与陆军协同可突破地形限制,但需防范敌方防空火力。最终胜利取决于资源管理、科技研发和实时战术调整,而非单一兵种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