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械单位的加点策略直接影响攻城效率与战场表现。器械属性分为S、A、B、C四种等级,对应攻城值分别为120、100、80、75,优先选择主力部队未使用的A级以上武将担任器械将领,品质仅影响战损而非攻城值。
器械队伍的组建需注重阵营协同与属性平衡。同阵营器械可触发属性加成,虽不提升攻城值但能减少战损。队伍中应合理分配武将强度,确保具备足够伤害能力避免平局。攻城时务必确认兵种选择,非器械兵种即使使用S级武将,其攻城值也远低于最低级器械队伍,例如3个S级盾兵仅144攻城值,而3个C级器械队可达225点。这种差异决定了器械兵种在拆墙阶段的不可替代性。
战械强化需通过升级工械所获取机工值,上限40点。推荐分配方案为10点体力消耗、10点指令耗时、10点行军速度、10点士气消耗。体力消耗降低可延长作战周期,指令耗时缩减能提高特殊指令触发频率,行军速度优化战场机动性,士气消耗减少则增强持续作战能力。该方案兼顾功能性与实用性,适合多数作战场景。若侧重特定方向可调整比例,但需保证基础功能完整。
器械将领的战法选择需服务于两个核心目标:八回合内击败守军与控制战损。优先选用非内政类蓝色传承战法,武力型将领配备兵刃输出战法,智力型将领搭配治疗或谋略伤害战法。战法等级维持在4级左右即可满足中期需求,过度强化反而会挤占主力队伍资源。需注意战法效果不叠加的特性,避免重复配置相同类型的控制战法造成浪费。
攻城作战中器械队需与主力部队明确分工。主力负责清除驻防部队,器械专攻城墙耐久。实际操作时应确保两支队伍行军时间同步,或主力提前1秒抵达以吸引守军火力。这种协同机制能最大化攻城效率,防止器械队单独承受守军攻击导致战损加剧。同时要预留足够体力应对连续作战,避免因体力耗尽延误战机。
虽然器械属性决定攻城效率,但防御属性影响战损控制。加点时可适当提升统率属性,或通过战法补充减伤效果。当遭遇敌方拦截时,具备一定生存能力的器械队能争取更多输出时间,尤其在高级城池攻坚中,这种平衡性配置往往比极端堆砌攻城值更具实战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