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占城池后最直接的变化是资源产量提升,同盟所有成员都能获得对应资源加成,包括粮食、木材等基础资源。这种共享收益机制显著加速同盟整体发展速度,使联盟升级更快并容纳更多成员。被攻占的城池会转变为全盟通用的分城功能,允许驻扎军队避免野外遭遇战损耗,同时提供调动军队的枢纽,移动速度提升一倍且不消耗士气值。
城池耐久度系统在攻占后开始恢复,恢复速度固定为每小时2%,与城池等级无关。完全耗尽耐久的城池需要约48小时才能恢复满值。守军兵力则在被击败后5分钟刷新,这种设定要求同盟必须协调进攻节奏,避免因时间差导致重复消耗。营帐建筑成为攻城后的必备设施,一级营帐可调动一队士兵,五级营帐则提升至五队,为连续作战提供补给支持。
攻占后的城池功能扩展体现在战略调度方面,玩家可调动最多五支军队驻守。要塞、营帐等建筑解锁新的行军路线规划可能,其中要塞为单人占领模式。器械兵种在攻城阶段的价值得到凸显,其攻城值远超常规兵种,三个C级器械兵的组合就能产生225点攻城值,高于三个S级非器械兵种的144点最大值。这种专业分工要求同盟在战前明确成员分工,主力部队与器械部队需配合行动。
防守体系在城池易主后发生重构,箭塔和拒马构成新的防御序列。五级箭塔需要15-20小时建造完成,具备实际输出能力;五级拒马仅需10小时即可投入使用。这种防御工事能有效阻滞敌方器械部队的推进,为防守方争取重组时间。城池等级越高,其城防守军的数量与战斗力也随之提升,形成天然的防御梯度。
攻占行为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多方面,除直接资源收益外,首次占领的同盟成员可获得金铢奖励,参与者则获得铜币。这些经济收益与城池提供的战略支点共同构成持续发展的基础。城池控制权判定采用最后一击规则,当多支队伍同时攻城时,造成最终一击的同盟将获得城池归属权,这种机制增加了大规模战役的战术变数。